关注主办方微信,了解更多展会信息
主办方联系方式:
名称:中国锻压协会
地址: 北京昌平北清路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博雅C座10层
邮编:102206
电话:010-53056669
传真:010-53056644
邮箱:
metalform@chinaforge.org.cn
动态/资讯

中国制造业的机遇和挑战

发表时间:2020-12-28 13:35:43; 来源:news_from

岁末将至,让我们看看中国制造的发展态势。可以说,中国过去二十年,经历了五大提升;而未来十年,则面临着五大障碍。

第一个大提升是产业规模大幅度提升。20年前,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为3849亿美元,大约是美国的20%。在2010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19.8%,那一年超过了美国,成为全球第一。在成为世界第一以后,我们不但没有减速,反而不断加速。

2019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比例接近30%,超过4万亿美元,约等于排在第二到第四的美国、日本和德之和。十年间,我们就建立了绝对的规模优势,成为了举足轻重的“世界工厂”。而最近五年来,机电产品出口增速一直保持高于总体水平的增长态势,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持续提升,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正逐渐转向中高端的技术领域。


在财富五百强企业中,2010年有54家中国企业,而到了2020年则有129家来自中国。而且发展势头迅猛,在新晋的29家企业中,中国企业占了近一半。

第二个大提升是中国制造领先的赛道越来越多。韩国贸易协会公布的报告显示:2018年中国拿到了1735个品项的出口总额冠军,而排在后面的德国为685项。再往后就是美国、意大利。日本是印象中的出口大国,排在第五名,只有162项。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署的数据,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电气和电子零部件出口国,其出口额是德国的5倍,占全球总出口额的30%。而在汽车、钢铁、黄金、氢气、稀土,以及水泥、电视、冰箱、空调、家具、造船、机床等,都拥有全球最大的产量。

第三个大提升是科技研发的投入。2019年,我国研发投入超2.1万亿元,为全球第二,而制造业企业投入1.4万亿 ,占据了2/3,由此可见制造业引领着国家的创新。在1978年中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仅为0.17,远远低于同期全球发达国家2.25的平均水平;到2017年中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持续增长至1.98,仅低于同期全球发达国家平均水平0.92个点。

与此同时,专利申请数和发明专利数大幅增加。2018年,制造业企业专利申请数为92万件,与2013年相比,年均增长11%。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最新评估显示,我国创新指数位居世界第14位,继续保持2019年的好成绩。

第四个大提升是产业体系不断完善。中国产业体系健全,行业构成多元,形成了装备制造、原材料和消费品多元行业齐头并进的格局。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,制造业的41个大类行业、207个中类行业和666个小类行业我国均有生产,已成为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。这其中,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,这也形成了强有力的供应链生态圈。中科院数据显示,中国的机械供应商超过14万家,相当于日本的5倍。在深圳做电子工业,可以在一个小时买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,在苏州的“半小时电子产品生态圈”等。这些产业体系,都是保护中国制造的护城河,在一段时间内可以防御东南亚的挖墙脚。

第五大提升就是企业整体实力大增,单项冠军企业林立。大疆的无人机、福耀的汽车玻璃、海康威视的安防监控、中车集团的高铁、振华的港口机械等都在全球份额中遥遥领先;2019年,宝武集团也首次荣登全球第一。而在行业小巨人方面,光官方挑选出来的制造业单项冠军已经达到418家,而实际数字应该比这个要多得多。


然而中国也面临着百年之大变局。过去熟悉的路,有可能无法继续走下去,主要有五大挑战。

第一大挑战是美国的疯狂打压。美国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,超过俄罗斯。美国在5月发布的《美国对华战略方针》报告中,将中国定义为“竞争对手”,强调中美关系的竞争性。半导体是美国优先打压的产业,而且采用断供的凶狠手段。最近,中国的半导体之王中芯国际,又传出要被美国威胁列入黑名单。至今为止,我国大陆本土在这种清单上的企业已经达到300多家。而正在承受巨大的压力的华为,只是这种打压的一个缩影。

第二个大挑战是区域制造的崛起,全球供应链正在逆变。日本新上任的首相,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就是减少对中国制造的依赖,对搬离中国的日本制造企业提供补贴。印度也在挖中国制造的墙角。而越南和墨西哥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的邻居,正在成为中美之争的最大受益者。而数字化技术、无人化工厂,也为全球制造向区域制造提供了技术支撑。


第三大挑战是粗放型走到尽头,中国制造必须向中高端价值链进军。钢铁、煤炭等粗放式产能已经无以为继。这其中压力最大的,就是对企业家信念的挑战。要摒弃过去粗放式赚钱的方式,必须深耕工厂管理。

第四大挑战是原有的产业体系已经无法支撑中国制造的发展。大学的基础研究、院所的共性技术、以及企业的商业转化,这三者之间的任督二脉没有打通,产学研转化不利,科技创新缺乏连续性。

第五大挑战就是关键零部件、材料、工业软件等存在断供的风险。制造业是我国“卡脖子”的重灾区。精密仪器、高端数控系统、工业软件等都是非常隐蔽的痛点。第一任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去年年底曾说过,中国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自给率仅为 1/3。可以说,中国制造就像是长颈鹿,到处都是卡脖子的地方。而这些短板技术,会严重制约我国工业由大变强。

中国制造实现了五大提升,也碰到了五大障碍。下一步中国制造需要走好自己的节奏。一方面将多年积累的世界工厂的优势进一步充分发挥,也要防止不必要的外流;另一方面则要加大科技创新,尤其是推动大学的源头创新,与企业形成互动。这样,中国制造就可以再次走向下一个辉煌的十年。



版权所有: 中国锻压协会  京ICP备05075268
技术支持:中国锻压网